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所属分类  >  中华民国(1912 - 1949)    不可移动文物    仓山区    仓前街道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收录建筑    规划收录建筑    居住建筑    建筑风格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风格-间排   
[6] 评论[0] 编辑

亭下路64-68号

*本词条历史部分来源:(1)“姆衣五”郑氏家族资料,来源于郑氏家族后人;(2)“皮方王”齐氏家族资料,来源于《福州晚报》记者刘琳对住户的采访。两处信源存在矛盾,因郑氏家族持有原契复印件,有明确的建造时间和权属,且与周边居民描述能够对应,故采信其描述。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目录

一、建筑名称:亭下路64-68号(“姆衣五”故居)编辑本段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64、66、68号,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原主人郑善启,出身长乐古槐感恩村,在亭下山一带开办专制女装的裁缝铺,因在家中排行第五,故有“依五师傅”之称,俗称“姆衣五”。1957年后被征用作为干部宿舍。本建筑为仓前山较为典型的沿街商住混合建筑,底层原可作为商铺使用;二、三层居住,内部有楼梯连接。建筑立面装饰丰富,三层檐口线脚均有所不同,女儿墙和装饰性烟囱望柱的结合也颇具特色。

二、建筑创建:编辑本段

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三、建筑演变:编辑本段

本建筑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来自长乐的郑氏家族居住。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1957年左右,仓山区委征用本建筑作为干部宿舍。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1995年,本建筑的现主人齐忠隆兄弟,以拆迁安置的房屋与前任主人对换,迁入亭下路68号并居住至征迁。齐氏家族在福州、上海经营皮料生意,有“皮方王”美称;在上海开办有“齐兴弟”皮行。1955年公私合营后,齐氏家族迁回福州。 福州厝

2013年11月-2014年1月,本建筑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工程中征收。

福州老建筑

2015年10月,万科竞得亭下路地块并进行开发,本建筑在2019年左右修复,作为商铺、对外招商。

FZCUO.COM

四、建筑形态:编辑本段

亭下路64、66、68号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洋式建筑,建筑一层有较大拆改。该建筑为仓前山较为典型的沿街商住混合建筑,底层原可作为商铺使用;二、三层居住,内部有楼梯连接。建筑装饰丰富,三层檐口线脚均有所不同;女儿墙和装饰性烟囱望柱的结合也颇具特色。

福老建州筑

【2011】 FZCUO

洋服女衣五(拍摄:池志海/2011)“姆衣王”故居(拍摄:池志海/2011)

【2019】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FZCUO.COM

修缮后的“姆衣王”故居(来源:几雨 摄于2019/6)修缮后的“姆衣王”故居(拍摄:几雨   2019/6)

林轶南

FZCUO

五、相关资料:编辑本段

  • 据附近居民回忆,该建筑最早隶属于一药店老板,后卖于教会;80年代落实政策后部分返还于教会,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 2012年3月14日的《城市能见度》采访了附近盛兴洋服店的主人陈逸星先生,并讲述了盛兴洋服店的故事,其中也谈到了这座建筑。视频链接如下:3月14日《城事能见度》(视频在15分钟后)盛兴洋服店主人曾有绰号“洋衣五”,而这座建筑的主人绰号“姆衣五”。
  • 2013年2月5日的《福州晚报》以《寻找烟台山传奇:台山百年洋楼续写“两王”传奇》为题,报道了本建筑主人的传奇故事(其中部分内容与郑家后人描述有出入),全文摘录如下:

  清末民初仓山为外国女子制衣的“姆衣王”,后人如今在美国开衬衫坊;晚清从仓山将生意做到上海的“皮方王”,后人就住在“姆衣王”在烟台山盖的洋楼里;“两王”后人在美国巧遇,更让这段历史增加了传奇色彩。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去年底,第一次在烟台山遇到“皮方王”后人齐忠隆时,他向记者说起与“姆衣王”后人在美国相遇的故事。日前,记者再次叩响烟台山亭下路68号,齐忠隆与母亲张珠玉向记者说起了“皮方王”与“姆衣王”的传奇故事。

福州厝

  美国纽约 “两王”后人巧遇

福州厝

  清朝,福州牛皮箱、福州牛皮鞋和福州牛皮枕曾名扬全国。随着福州皮业昌盛,产业呈细分化趋势,做皮箱的专做皮箱,做皮鞋的专做皮鞋,做熟皮加工的专做熟皮加工。熟皮加工,指的是将生牛皮加工成能制作各种皮具的材料,福州人称之为做“皮方”生意。齐忠隆祖上就是福州颇有名气的“皮方王”。

FZCUO

  “姆衣王”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在烟台山专门为外国女人制作衣服的高手林先生,当地人起先称之为“番婆制衣户”。当时,福州人习惯将外国人称为“番人”,将外国女人称为“番婆”。后来,林先生靠此生意在烟台山间建了三幢洋楼,让人刮目相看,于是当地人敬称他为“姆衣王”。

林轶南

  “皮方王”后人与“姆衣王”的后人本不相识,但2009年在美国纽约图书馆一次偶然相遇,让“两王”后人相识。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齐忠隆1956年生于福州,为福建海洋渔业公司员工,夫人与儿子后赴美国,在纽约做事。2009年,齐忠隆赴美国探亲。一天,他到美国纽约图书馆查资料。突然,有位老者带着两位助手走来,也不知什么原因,老者会上前用中文问齐忠隆:“你是中国人?”齐忠隆点点头。老者又问:“中国哪个省的人?”齐忠隆说:“福建福州人。”一听说齐忠隆来自福州,老人眼睛突然一亮,在齐忠隆身边坐下说:“我也是福州人,六十多年前随家人离开福州。”

福老建州筑

  异乡碰到老乡,齐忠隆也十分高兴,问:“你原来住在福州哪里?”老先生说:“我家在烟台山原有房产。”齐忠隆忙问:“您原来住在烟台山哪里?我也住在烟台山,是仓山齐安村人。” 福州厝

  老者对齐忠隆说:“我家是制衣世家,烟台山外国领事馆多,我家是专门为烟台山外国女人做衣服的,听家中长辈说当时在烟台山还是很有点名气的,很多领事、洋行大亨的夫人都到我们家做服装,家里还曾在烟台山建起三幢红砖洋楼,我曾住在那里。”

福州老建筑

  齐忠隆问:“有回去过吗?”老者的眼里有泪光闪过,他说:“我很想家。也不知当年住过的红砖洋楼是否还在。”齐忠隆说:“你什么时候回去,我带着你好好游游烟台山,也去找找那几幢红砖洋楼。烟台山红砖洋楼很多。”老先生说,自己年纪大了,希望齐忠隆帮他找。老先生告诉齐忠隆,他家的几幢红砖洋楼在美国领事馆下面,对面好像也是一排洋楼。齐忠隆当时心里就是一惊,因为他现在住的地方后面山坡上就是美国原领事馆,对面也是一排洋房。他对老先生说:“我回去就帮您去找找。”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齐忠隆细看老先生递来的名片,老先生说:“我叫林茂生,开了一家专门给美国白领手工制作高档衬衫和西装的制衣坊。” 福老建州筑

  一回到福州,齐忠隆就开始四处寻访。一天,见他四处打听“姆衣王”的住家,住在他隔壁的百岁翁老太笑着说:“你不要再找了,你现在住的那幢三层楼,就是‘姆衣王’盖的那三座楼中的一座。”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姆衣王” 从烟台山“火”到美利坚

FZCUO.COM

  烟台山出现专门为外国人做衣服的服装店,始于1845年。

福州老建筑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福州被定为通商口岸之一。随后,各国开始在福州设领事馆。在清道光二十四年至光绪二十九年期间,先后有英国、美国、法国、荷兰等17个国家在烟台山设领事馆。到清光绪初年,在烟台山及周边开办的外国商行、银行、工厂及交通邮电企业超过30家。 福州老建筑

  随着烟台山洋人的增多,出现了专门为洋人做衣服的裁缝店,而打出专门为外国女人做服装招牌的,林茂生的祖上是第一个。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林家祖籍闽侯,多代都是缝纫高手。所以,当大量洋人出现在烟台山时,林家人很快就学会了制作洋装,并能根据外国女人的喜好,创造性地设计新洋装,这使林家生意兴隆,有了“姆衣王”的名声。赚了钱后,林家人在烟台山间买了地,请洋人设计,盖了三幢当时在烟台山颇为时尚的三层红砖洋楼,即如今的亭下路64号、66号、68号,每幢100多平方米。 FZCUO.COM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10多岁的林茂生随家人到香港定居。后来,林茂生移民美国。到美国,林茂生仍以制衣为生,只不过不再专做女装,而是以手工缝制西装和衬衫为主,后来他在洛杉矶开了一家名叫“摄政王”的衬衫坊。 福老建州筑

  之所以为店取名“摄政王”,与英国的一条密布高档服装店的时尚街有关系。

福老建州筑

  英国伦敦西区有一条街,名叫摄政街。1811年,年轻并热爱时尚的摄政王取代其父乔治三世掌管政权。摄政王非常欣赏拿破伦在巴黎的城市规划,于是让著名建筑师为其在从摄政王宫到摄政公园间设计一条全新的皇家大道,这就是后来的摄政街,现为伦敦最典型的时尚地标之一,也是伦敦最主要的商业街,以高质量的英国服装店著称。 林轶南

  林茂生为服装店取名“摄政王”,就是要显示自己所制服装之高档。林茂生有二女一子,皆事业有成,他本可以不再辛苦制衣,但对制作优雅西装与衬衫的爱,加上对家族荣光的坚守,让他不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苦心经营“摄政王”衬衫坊。 林轶南

  林茂生的生意不错,他的客户以律师楼、税务楼的高级白领为主,最便宜的衬衫每件也在150美元之上,至于上好的西装每件价格至少需要数千美金。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皮方王”从福州发展到黄浦江畔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齐家世代经营熟皮加工生意,研制出了皮方制作秘技:一张生牛皮可以揭成13张熟牛皮,每张用途不同。第一张用来制造大鼓,第二张用来缝制上好的皮鞋,第三张到第六张用来制造从高到低不同档次的皮箱,第七张到第九张用来制造各种档次的皮包或小鼓,第十张到第十三张用来制作儿童玩具。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齐家制作的熟牛皮,因为质地优良,多专供上海。齐忠隆曾祖父生有四子,老大齐上游即齐忠隆的祖父,熟皮加工手艺最好,远近闻名,人称“皮方王”,他与大弟齐上奇一起,承袭祖业,专攻熟皮加工;老三齐上梅专攻制作皮鞋。齐忠隆曾祖父在儿子接班之后,自己腾出手来抽空经营闽沪甘蔗贸易,每年甘蔗收成之后,他购下优质甘蔗,运往上海。正是在大上海,他看到了熟皮制作机械化的前景,于是将四子齐上焕送往学习机械,但学有所成的四子却没有回来从事家族皮方事业,而是进了江南造船厂,成了一名技师。

福州厝

  齐忠隆祖父看上了大上海皮鞋设计能力、消费市场以及皮方的销售前景,也看到了上海周边江苏农村养牛业的发达,认为将事业的一部分移往上海,对家族皮方事业更有帮助。于是,他在上海开了家皮行,取名“齐兴弟”,取齐家兄弟齐心共兴祖业之意,主要经营熟皮加工与皮鞋制作。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齐忠隆父亲齐国瑞自幼随父学习加工熟牛皮,技术也越来越好,“齐兴弟”皮行在上海的生意蒸蒸日上。1953年,齐国瑞在黄浦江畔举行盛大婚礼,新娘张珠玉,祖籍长乐。1955年,“齐兴弟”皮行在上海被公私合营后,齐上游带着儿孙回到了福州。齐国瑞与张珠玉进了第三印刷厂当工人,两人虽然连生五个儿子,但在讲究“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极左年代,齐上游做梦都没有想到国家会有一天允许私人办厂,他含泪断了将齐家皮方技术传给后人的念头,带着齐家制作皮方的秘技离开人世。在齐国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病逝后,齐家再未有人能做皮方。 福州厝

亭下洋楼:“姆衣王”走了“皮方王”来了 福州老建筑

  “姆衣王”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举家离开福州,再没有回到烟台山。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1995年,因为大利嘉城建设,原住在五一新村一带的“皮方王”一家本可以移入新村新房安居,但齐忠隆对烟台山情有独钟,就选择用可安置的新房,与他人置换烟台山旧居,换得亭下路68号百年洋楼。 福州老建筑

   齐忠隆说:“当时别人都说我傻,用新房换旧屋。但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眼就看上亭下路68号,坚决换了。”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他说:“都说无巧不成书。他家搬走了,我家后来又搬来了。在美国我遇到他,他又托我为他寻找曾住过的旧宅,找到最后竟然发现就是我现在住的房子,实在太巧了。” 林轶南

  齐忠隆兄弟如今与母亲张珠玉同住亭下路68号。张珠玉就在一楼大厅隔了一个小间住着,她对齐家皮方事业的全部记忆,就定格在1张生牛皮能制成13张上好的熟牛皮以及昔日在上海滩的少奶奶日子。1962年,国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张珠玉响应国家号召,从工厂退职回家。 FZCUO.COM

  听说记者要为她拍张照片,老人一边连连摆手,说“我老了就不再照相了”,一边从口袋里掏出梳子,将头梳得一丝不乱,尽显当年少奶奶的讲究。老人五个儿子中有一个现在是瓷器收藏大家,老人极希望孩子能多收藏一些福州古代及近代的传统皮具,办个博物馆或者展览馆,展示给大家看,让今天的福州人能感受到当年福州皮业的荣光。 林轶南

现房主张珠玉与齐忠隆母子合影于亭下路68号(来源:福州晚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毛忠梨柴火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