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林应亮故居原为林春泽手建,嘉靖13年毁于大火。后林春泽长子林应亮在原址上重建。人称林应亮故居为“中衙”,是一座典型的明朝官家府第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池后弄31号,南面与华庐相邻,为三层砖木结构近代西洋式建筑,带有院落,有颇具特色的院门。根据2005年福州市规划院普查资料,建筑原主人黄氏,资本家。[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公园西路4-22号,东面为白鸽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具有殖民地柱廊式风格的公寓式住宅,共有12开间,故俗名为“十二橺排”。现余十橺排。原为何肃朝(基督徒)产业,民国十二年(1923)王载、倪柝声等人租用其中部分讲道、聚会,此处遂成为中国第一个地方教会——福州教会的第一个会所。[阅读全文:]
摘要: 琴泉山馆位于仓山区对湖路71号(原楼后街2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有摄政时期风格的近代西洋式建筑。建筑原有临街门楼,在对湖路改造过程中被拆除。建筑原主人为李氏;福清籍华侨孙氏在1960年代购得一半产权。孙氏在建筑内开办有“孙彝乐牙科诊所”。李氏家族中的李斐英(1888—1954),字倬章,著名教授。先后就读于莆田哲理中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雪城大学,1912年回国,在兴化初级师范学校任教务长;1913年任福州青年会学校教务长兼英文教员。1916年至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任英文教员,1952年改任研究教授,1954年夏病逝于唐山,终年66岁。被誉为唐山交大“五老”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明、清多次重修,1985年再次修缮上漆。南偏东8度,木构,高约8米,面阔一间,进深三柱。单檐庑殿顶,檐下如意斗拱重叠,层层出挑。两根中柱,施以夹柱石。檐下高悬“进士”木匾。坊额书写林瀚家族三代五尚书诰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绍岐村,又名邵岐炮台,建于清道光年间。中法马江海战(1884年)时重修。现一墩已倒塌。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