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仓山区

该分类下有1063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仓山区" 分类下的词条

乐群楼
编辑:30次 | 浏览:65334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0 21:37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麦园路社区的乐群路8号,由仓前山附近各外国领事馆集资兴建,以英国为主。抗战期间,为日本人霸占。乐群楼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1859年落成,为二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建筑;建筑平面东偏南12度,占地面积约619.69平方米,宽19.83米,长31.25米,高18米。乐群楼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娱乐建筑和洋人俱乐部,乐群路也因乐群楼而得名。其英文名“Foochow Club”非常著名,常见于英文书籍、记录和往来信件中。2013年,乐群楼作为“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建省级文保单位。2020年修复。[阅读全文:]

玉屏山庄
编辑:7次 | 浏览:18949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6 23:53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乡阳岐下村,为清代邳州知州、诗人叶大庄的故居。环玉屏山而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原有20多座房屋,有鱼池假山,具有园林风貌。叶大庄死后,家道败落,山庄被分割,一些房子己毁坏,部分房屋己改建。现保存最完整的是山南的游氏家。该屋为砖木结构,由门廊、披榭、夭井、大厅、厢房、后庭等组成,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正座(大厅及两侧厢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减木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封火墙。厢房为二层阁楼,厅前廊檐、柱均为楠木。门墙用青砖清水砌,上设女儿墙,形似城垛。后庭花园,园中假山峥嵘,怪石嶙峋,花木相映。整座房屋布局匀称,精巧典雅。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立新路6-8号
编辑:15次 | 浏览:46216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2 15:31

摘要: 位于仓山区立新路6、8号,为三层(包括地下室)砖木结构、带有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建筑。可能建于1890-1900年之间,系仓前山早期西式建筑之一。建筑南立面因台风倒塌,修复后被改为清水砖立面。根据2005年编制的《福州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本建筑曾为“闽海关宿舍”。但在《闽海关史料专辑》等海关史料中均未查得,存疑。2021年3月以“立新路6号”名义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仓山警察分局旧址
编辑:16次 | 浏览:45018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2 14:35

摘要: 位于塔亭路口(塔亭路73号),建于1920年代后期,是具有朴素的英式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转角的雨篷较有特色。建筑临街,占地面积303平方米。总高9.8米,长21米,宽21米。该建筑曾经有多种用途。大部分原为日本人下枝茂雄产业,1943年以敌产收回。从该建筑转角处门额尚可辨认“雪鸿照相 SUEK HUNG STUDIO”、“福州警察局 仓山分局xxx”等字样。1949年出版的历史地图中亦将该建筑标注为“仓山警察分局”。[阅读全文:]

螺洲孔庙
编辑:8次 | 浏览:23973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12 22:24

摘要: 位于仓山区螺州镇吴厝村,始建于明初,成化十年(1474年)重建,正德、隆庆年间重修,清道光元年(1821)陈若霖等重修。由大殿、门楼、泮池、棂星门等组成,占地1848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庙内原祀孔子及颜子、曾子、孔伋、孟子(五像己毁)。泮池为半月形,上跨石桥;棂星门石构,三开间,门额浮雕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圆柱上刻有飞龙盘绕、鲤鱼跃龙门。棂星门为福州市文庙中保存最完整者。[阅读全文:]

郑聚发寿板店
编辑:8次 | 浏览:37665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1 14:48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万春社区的塔亭路49号,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洋门脸”式建筑,建于民国初期。建筑临街,东偏北10度,占地面积58平方米;楼共三层,总高9.6米,长8米,宽8米。大门和窗户为砖砌拱顶,灰砖墙上有女墙一围。一楼临街店面原开设“郑聚发寿板店”(棺木店),现为郑氏后人居住。[阅读全文:]

兰记脱胎漆器店旧址
编辑:18次 | 浏览:57540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1 14:58

摘要: 位于仓山区塔亭路53号,为福州脱胎漆器大师沈幼兰创建的“沈绍安兰记”脱胎漆器店旧址,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三层砖木结构“洋门脸”式建筑,临街西式立面,后进中式木构架。1949年后转为民居。2013年1月作为“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可园
编辑:23次 | 浏览:56471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5 23:10

摘要: 位于仓山区康山里5号,建于民国(约1928年前后),由两座建筑组成,均为红砖砌筑的三层砖木结构公寓。其中西楼占地540平方米,长27米,宽19.5米;东楼占地300平方米,长20米,宽15米。早期主人钟景竹为华侨,曾任清末至民国盐务系统官员。福州近现代许多著名文化人都曾在可园居住;据说林徽因曾在1928年回福州探母期间寓居于此;此外,原福建医学院教授林梁诚、原福建师大教育系主任、教授徐君藩、福建师院教师罗世方等都曾住在可园。[阅读全文:]

北园人民文化宫
编辑:1次 | 浏览:7967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2-10 10:01

摘要: 由北园泰国华人林赛珠捐资,于1980年建成。王馀礼(1921--1979年),今盖山镇北园村人,原为福州台江中亭街“仁康”钱庄的二少爷,后因家境破落,16岁辍学赴泰国谋生,经过艰苦创业,先后在普吉一带置有橡胶园、“新他威”平民旅社、海滨公园、渡假村以及曼谷的房产等。王馀礼事业有成后曾出资在家乡兴建托儿所、老人馆等公益事业。1979年王馀礼病逝后,其夫人林赛珠女士遵照王先生的遗愿,于1980年捐资15万元人民币兴建北园村文化官,作为对乡亲的回报,这是盖山镇海外乡亲捐资兴建文化馆的第一人。2023年2月-3月拆除,原址用于建设楼盘。[阅读全文:]

林森公馆
编辑:18次 | 浏览:41683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6-13 19:32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七星巷2号,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的公馆,建于1920年代,为带有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由江屏藩等福州乡亲筹建。建筑占地380平方米,分为主楼、副楼,副楼每层仅有一个房间。主楼中间大厅、左右厢房,厢房后各有一口水井,并有曲形楼梯。原二楼大厅陈设林森收藏的古董,中间为仿制御座式的座椅,铺以清帝御座用座褥、背垫、坐垫、手垫各一套,均为黄缎面,金线绣九头龙,精致绚丽。座前排一古鼎。厅的两旁有四架玻璃柜,内陈列古董。1949年后,解放军某部一医疗队占用主楼,林森家属迁至副楼居住;1951年,医疗队将副楼也全部占用,林森家属迁至七星巷3号属林为桢的房内居住。医疗队迁出后,公馆归仓山区房管所所有,迁入20多户居民。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