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跨濂浦河上。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101)。桥为石构单孔平梁桥,东北-西南走向,宽3.46米,全长28.4米(含引桥),左右两端迭石为桥台,上架石梁,两侧有石桥栏,栏板上刻“林桥”二字,栏柱顶刻石狮。明崇祯、清乾隆、清道光时都曾重修。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东偏北7度。前有照壁,门开两侧,庙内有一坪,一殿,大殿封火山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主祀文天祥,上有正气歌横匾,左、右侧壁嵌清乾隆、道光重修石碑两通。藻井中为八角形凤凰池,左为双鱼池、右为双鹤池,皆椭圆形。[阅读全文:]
摘要: 该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林济斋,字亨渡。林翰弟,官至潮州同知,家庙系林济斋之子林庭模于明嘉靖年间修建,占地393平方米,西偏南35度。该祠由门楼、天井、披榭等组成。大门前保留有两个旗杆。门面为牌楼式木构架,檐下斗拱层叠出跳。两侧为马头墙。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抬梁式加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封火山墙连接后围墙。[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狮头山,原有15段摩崖题刻,二普时只存12方,三普只发现4方,分别为林潮孙榜书、锦绣谷榜书、林瀚题记、第一山榜书。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薛梦雷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谢安村,薛梦雷(1566-1611)字汝奋,福清人,隆庆辛未年进士,官至云南巡抚兼督川贵。墓占地约300平方米,三层墓埕,护臂为三合土夯制。墓道两侧立有石翁仲、石兽,并立有圆角方首神道碑,碑额竖刻“皇明”二字,双龙环抱。碑立于石鼋上。墓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去,现存墓室、墓志铭残片和神道碑。[阅读全文:]
摘要: 林斯琛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狮头山北麓,林斯琛(1870-1924),又名祥庆,字温如。闽县人。戊戌变法后参加反清组织“复明山堂”,曾任同盟会福建分会总干事。参加1911年广州起义,福建光复后,历任省临时参议会议长、政务院院长、盐政监督等。1920年任大元帅府参议兼国民党特设办事处福建主盟人。1922年主持福建盐政。单层墓埕,土石结构,北偏西31度,面宽12.2米,深13.1米。封土外表呈长方形,长12.2米,宽7米。无墓碑,在封土前由数十块小花岗岩石垒砌的石墙,墙上用红漆楷书“林温如之墓”。整座坟墓十分简朴。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近代墓葬形制、名人踪迹等提供实物参考。[阅读全文:]
摘要: 阳岐陈氏宗祠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阳岐小学内,占地面积1010平方米,民国时期建造的木构合院式祠庙建筑。由门廊、前厅、天井、游廊、大厅等组成。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面阔五间,前厅进深十三檩用三柱。明间前部设屏门。大厅进深十七檩,明间用四柱,后部设祖龛,其他各缝用七柱。门廊左右廊与大厅游廊均设轩顶。天井有抱鼓石,分别刻有“成化庚子冬”、“民国乙卯修”。[阅读全文:]
摘要: 普济桥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下洋村大王殿附近,石构二墩三孔平梁桥,是连接下洋鸭姆洲的主要通道。南北走向,条石垒砌桥堍和引桥。每孔顺铺巨大条石为梁,其上横铺石板为桥面。桥宽2.7米,长26米。引桥由15个台阶组成,长7.8米,桥高6米,桥墩呈船形。桥上有石栏杆,栏杆两头栏柱柱头刻狮子,中间各柱柱头刻南瓜形。约始建于明代,民国15年重修,东桥头有重修碑在。[阅读全文:]